找到相关内容148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纪念雪公恩师往生八周年—学习雪公精神

    慎斋堂的开示,还字字铿锵地在我们心田之中。老人家一开始就问大家,今天来到这里是干什么用的?如果只是凑热闹,热闹场多的是,这里没有什么好热闹的。虽然是新的年头,老人家并不说好听话;因为重要的是死生的问题,...

    王炯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3140210.html
  • 略述佛教哲学对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影响(下)

    封神演义》也有佛教色空观的印痕,明代是“三教合一”的时代,佛教、道教盛行。三教相互渗透、融合,对《封神演义》有明显的影响。小说第十三回写截教人物石矶娘说“道同一理”,而阐教人物太乙真人也说“道虽一理...

    范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04840855.html
  • 理论研讨 略述佛教哲学对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影响(下)

    封神演义》也有佛教色空观的印痕,明代是“三教合一”的时代,佛教、道教盛行。三教相互渗透、融合,对《封神演义》有明显的影响。小说第十三回写截教人物石矶娘说“道同一理”,而阐教人物太乙真人也说“道虽一理...

    范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3841909.html
  • 论苏曼殊与佛教——兼与弘一大师(李叔同)比较

    中国日报》社。以后则以“和尚”自居,过起半僧半俗的生活。一次出国(游学)是1904年。由* 友资助,苏曼殊南游泰国、缅甸、印度、越南等国考察佛教圣地,潜心学习焚语,并重新受戒,在手臂上了九个香洞。刘...

    石在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12242281.html
  • 释尊与释尊的教诲:过去、现在与将来

    不能永生。一切生命最终都会消亡,随之又在其它任何地方降生。因此,如果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就会发现,流转于『轮回』中的所有生命体都是有缺陷的,都有不完善的印迹,因而不可能有稳定、牢固的幸福与和平,也就不...

    菩提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12542771.html
  • 论罗祖宗教思想过渡性、民间性特征及其与佛禅的关系

    自在法王、灵山教主、法中王等等,一并总归入“家乡”观念之中。由此,一个新的境界──家乡就这样在罗祖那里宣告建立。  罗祖深契佛教禅学的真空思想伴随著家乡观念的建立已深深上了中国化和民间化的记印,同时...

    徐小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14042784.html
  • 禅宗诗歌的审美境界

    禅诗的圆融境深深地上了华严思想的印痕。华严思想的根本特征是圆融,表达圆融妙喻的是《华严经》中奇妙的帝释天之网。它取材于印度神话,说天神帝释天宫殿装饰的珠网上,缀联着无数宝珠,每颗宝珠都映现出...

    吴言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3446910.html
  • 西藏佛像绘画艺术的基本文化特性

    庄严神圣的目的为直接导向,艺术行为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将紧紧围绕这个目的中心而错综展开。遵循着佛经的教诲和艺术经典的指引,画师开始充分扮演起“神的制造者”的角色。他们笃信佛法,守信条,注重操行,修炼身心...

    纵瑞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53848697.html
  • 清季云南回回学者对伊斯兰教和佛教、道教的比较研究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消极性的因果报应论思想以及二世报应的偏颇,从而坚决地划清了伊斯兰教与佛教在报应论的界限。  2.轮回理论在魏晋到南北朝时期,佛教受到封建王朝的支持,其结果是佛教在中国文化上下了...

    王建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2752024.html
  • 中晚唐茶、诗关系发微

    ,为了塑造这种清幽之境,诗人们惯于使用的这一系列意象,一来可能是妙手偶得,一来深深有中晚唐的时代烙印。如权德舆《送灵澈上人庐山回归沃洲序》评价灵澈"静得佳句,然后深入空寂,万虑洗然,则向之境物,又其...

    赵睿才,张忠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4652984.html